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日星期二

深夜胡聊

新年第一篇博客。经济。
北京的公交票价调整。车辆征税,政府车辆也不能避免。个人认为,征收燃油税似乎好一些。以后再考虑写。
公交票价的调整提高了公共交通工具的价格上的相对优势,意图是缓解私家车的交通拥堵,单纯的吸引似乎力度并不够,愿意开车只是因为公共交通没有那么方便而 不是因为公共交通和私车之间的价格差。和私家车竞争的其实是TAXI ,而不是BUS、METRO, BUS和METRO在可用性上的巨大差距还不至于让便宜的BUS和私车可以被放弃。
想起来似乎是中非论坛的时候说三环路的300路公共汽车每天运载人次可与某非洲国家人口相比。出处不明,数字不明,仅供一笑。
但是,无论如何,下调都是一件好事。北京有钱的人很多,没有钱的人,也很多。可是提高公共交通的供给,改善可用性『时间保证,速度保证』,这样才可以构成对私车的竞争性,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宽阔的长安街就修成北京的中央线电车线:要那么宽阔的大马路停车作什么,干嘛一定要阅兵摆排场。要阅兵直接去部队训练场嘛,还可以放几炮。免得调部队进京搞的稀里糊涂的。
看到有人哭诉『和天安门』相隔30公里,感觉还是在河北。问题还是在交通上,地铁到了八通,可是就是过不到那里。『当地官员说,自行筹集建设资金,对于河 北省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什么要自行?如果是有利可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国家的公路可以贷款修建,地铁为什么不可以贷款然后收费还贷。 燕郊的房地产要升值,要吸引更多的人口,交通解决了不好么? 中国的实在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觉悟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卧城又怎么样,总不能把国贸,金融街搬到那里去吧。既然有北京户口也不能说就一定可以在 北京买房,那么还那么在意一个北京的身份作什么呢?
我这里要人身攻击一下记者。我国的记者们总是那种乡下的苦孩子出身进城读书读读者南方周末然后写稿发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标题非常有目的性。北京职工平均工资24xx RMB(2004年的数据),2004年平均房价4700 RMB/m2(数字不准确), 经济适用房2600-2700RMB/m2, 30万贷款30年还清,目前月还款也不足2K, 对于一个平均性的双职工家庭来说买一个70M2绰绰有余。问题其实不在于房价,而是在于他的选择。而且,人本身时刻都面临着选择。问题不是房价上涨,房价 它本身就在上涨。北京户口,北京市的房子都不是生活必需品。 简单的来说,价格升高也不会改变需求量的,是必需品。北京的房子买不了,买燕郊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性选择,不是被迫。有没有说新闻说TAXI价高,老百姓 被迫坐BUS?记者们在充满社会责任的时候,可不可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煽情?
『因为他从没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他说,尽管小区内也有很多燕郊本地人或者其他外地人,但常在一起聊天的还是北京人。身份带来的认同感,加 剧了北京人和当地之间的隔膜。』这更是有趣的一个事情。他自己本来就不是北京人而蓄意加强自己的北京人认同,当然我并不反对,只是记者来强化这种奇怪的心 理,渲染孤独的气氛,很奇怪。这种事情在哪里没有呢。人更多的被阶层所划分,而不是国家。我又想起这个测验的题目。文中的『他』也是不会和老北京们谈的来 的,或许在老北京眼里,『他』根本就不是北京人吧,呵呵。
生活没有那么悲情,也不要自己悲情被愚蠢的记者所加重。

没有评论: